拥抱文艺事业发展的春天
作者:冯志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07
乌审旗乌兰牧骑
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回信,犹如浩荡的春风,吹遍内蒙古大草原和祖国大江南北,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使我们备受鼓舞和鞭策。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蒙陕交界的乌审旗,文化底蕴深厚、文艺人才辈出,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长期并存、交融发展,为乌审文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肥沃的土壤。就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文化和文艺工作重要讲话及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回信精神,繁荣乌审文艺事业,谈些具体的思考和认识。
“红色文艺轻骑兵”农牧区文艺汇演
乌审旗乌兰牧骑走过了58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光辉的业绩,培养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创作演出了大量经典剧目,深受国内广大观众的青睐。共荣获自治区级奖项640次,国家级奖项154次,国际奖项6次,曾连续五年荣获“全区一类乌兰牧骑”“全区十佳乌兰牧骑”称号。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保持乌审旗乌兰牧骑的红色基因,始终保持扎根基层沃土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服务草原群众的初衷初心,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发挥好“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六项职能,更好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使之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队,先进文化的播种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财物力保障,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建设队员正向激励、能进能出的工作机制,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创作演出更多接地气、传的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努力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遍千里草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惠民演出
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成立于2010年,2013年提升组建为马头琴交响乐团,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支以蒙古族传统特色乐器马头琴为主弦乐的专业多声部交响乐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2014年以来,先后成功在国家大剧院和国外演出,以其精湛的技艺蜚声海内外,进一步提高了乌审旗的美誉度和地区影响力。
今后,我们更应在坚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创新体制机制,走国家事业演出团体与市场演艺公司相结合的路子,对外演出加挂“马头琴艺术演艺公司”的牌子,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高创作演出水平,立足乌审,走向世界,把这张民族文化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文化独贵龙”演出
乌审旗“文化独贵龙”是以文化户、民间艺人、文化能人为主体,以带动农牧民开展文体活动,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间组织。自2006年组建以来,目前已发展至143支形式各样的文化独贵龙,常年活跃在草原深处,每年开展千余场的文艺演出、科技培训、文体娱乐活动,让当地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文化独贵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延伸,上接文化站、文化室,下衔文化户,弥补文化站服务距离不足,文化户实力单薄、能力有限等问题,与文化站、文化室协调配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距离服务广大农牧民。鉴于此,我们要通过导向把关、分类扶持、演出补助、派员指导等措施,重点扶持培养“文化独贵龙”等优秀基层群众文艺队伍,使之在乌审草原根深叶茂,遍地开花。将文化的种子植进乌审人的基因,守护乌审这片热土的深情与诗意,汇成一条生生不息的文化河流,为建设民族文化强旗和现代化乌审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
“敖伦胡日呼”汉意为“大众聚集”,它是一项最具民族特色的以蒙古族母语为基础、与蒙古族那达慕、物资交流等活动充分融合的原生态大型节庆活动。1997年8月1日,为了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乌审旗委、政府组织举办了第一届“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0届。20年来,文艺集会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极为广泛的拓展和创新,各苏木镇轮流举办,薪火相传、经久不衰。它的茁壮成长受到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自治区文联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在丰富和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打造群众文艺活动精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乌审旗目前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艺术品位最高的群众文学艺术盛会,成为自治区“一旗一品”文化品牌。
我们要继续深入实施“三送五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引导服务,让“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成为包容性极强的草原盛会,成为集体育、历史、文化、艺术、教育于一体的盛会,成为团结、友谊、创新、诗意的盛会。让广大人民群众快乐徜徉、幸福怡然,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书画展
乌审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被确立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基地、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培训基地、中国马头琴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累计获市级奖励650人次,自治区奖励345人次,获国家级奖励61人次,国际各文学艺术协会奖励23人次。全旗业余作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自发写书出书蔚然成风。目前,全旗出版著作的业余作家已达300多名,累计出版小说、诗歌、剧本等各类文学书籍达1000多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我们要珍视维护这种已然形成的良好氛围,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政策推动。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继续推动萨冈彻辰文学艺术创作奖、“放歌草原,书写百姓”文学艺术大奖赛、“爱我鄂尔多斯、爱我乌审”网络文艺原创大赛等文艺评奖活动深入开展,推动文艺创作出精品、惠民生,为将全旗文学艺术事业推向更高层次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脱颖而出,文学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乌审旗文化创意产业园
乌审旗集中打造一处集文化创意、艺术展示、游客集散、产品展销、文博会展、演艺娱乐、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内设美术馆、专家工作室、创作培训基地、艺术沙龙等,为广大群众和艺术创作者提供舒适的文化创作环境,建成乌审文化新地标。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采取“文化产业拉动,文化创意驱动,旅游服务联动,主题公园带动”的发展思路,拓展新兴文化旅游业态,加快“文化+”提档升级,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创产品为媒,传递乌审可见可感的优秀文化。要坚持高标准、高定位,吸纳更多实力雄厚、理念先进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致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市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亮丽窗口、文化创意产业高度集聚的主流平台、广大人民群众和游客朋友的文化休闲“客厅”。逐步形成多元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让民族产品“走出去”,成为富民强旗、转型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们正处于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篇章的重要历史时刻,机遇难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乌审文艺由“高原”到“高峰”跨越的进程中,勤奋、自信的乌审人,一定要自觉担负起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旗的历史责任,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拥抱文艺发展的美好春天。( 中共乌审旗委常委、宣传部长 冯志明)